本文关于培养目标论文范文,可以做为相关论文参考文献,与写作提纲思路参考。
走进核心素养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系统
摘 要 基于术语学理论构建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系统包括基本理念、核心内容、主导价值和实现路径等要素.我国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系统将因教育部提出制订包括职业院校在内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而出现变化:基本理念发生从关键能力到核心素养的变革,核心内容发生从职业能力到职业素养的重构,主导价值发生从社会本位到个人本位的偏移,实现路径发生从能力教育到素养教育的超越.
關键词 核心素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能力;品格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7-0008-07
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将“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作为“推进关键领域和主要环节改革”,“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核心素养的发布是对国家教育方针规定培养目标的最新阐释,是将教育目的转化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具体操作内容的重要措施.
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近来,核心素养成为我国教育界,特别是基础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热议的焦点,大家普遍认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进入了核心素养时代.《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虽然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牵头起草,但文件明确要求“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科、研究生等学段(包括职业院校)”的内容,这充分说明核心素养同样适用于职业教育.由此可以肯定的是,核心素养的提出将会给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带来很大影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将走进核心素养.
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系统:基于术语学理论
教育培养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总要求,是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落实的具体内容,具有方向性、目的性和指导性,决定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决定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发挥着承上启下、沟通内外的作用,向上承连着国家教育方针,向下指导着学校教育教学实践,对外满足经济社会的人才需要,对内协调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极为密切,其培养目标不仅受到教育领域内各种思想流派的影响,还经常受到经济和社会领域内各种思潮的冲击,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的特点.确立既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又满足个体成长需要的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仅是推动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也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
有学者指出,教育学作为一个专业知识领域,就像其他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样,存在着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方面,其中概念问题是一类比较突出的问题[1].在职业教育学领域内,概念混乱的问题极为突出.目前在有关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说法中存在着关键能力、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社会本位、能力教育等许多相互关联的概念,这些概念在不同语境中被解读为不同的涵义,混乱地纠结在一起,极大妨碍了广大基层职业教育工作者对于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入理解和全面认识.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起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的概念混乱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术语学为研究全民语言词汇中专业术语规律的一门语言学科,主要研究专业术语的理论、实践和方法[2].概念是术语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概念系统是术语学研究范式的主要工具.概念系统是通过逻辑关系或本体论关系联系起来的概念的集合,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建立在诸概念相似性基础之上的,概念之间的本体论关系是建立在代表概念的各个个体在空间或时间上邻接性的基础之上的,此外,概念之间还存在着因果关系、工具关系、继承关系等[3].基于术语学理论,我们将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领域内众多概念根据其本体论关系和逻辑关系进行归纳分类,通过进一步规范其本原涵义、理顺它们之间的本体论关系和逻辑关系,构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概念系统.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是一个包括基本理念、核心内容、价值取向及实现路径等要素在内的概念系统,我们称之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系统.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系统的各个要素,既是观察系统整体性质的视角,也是研究系统整体功能的维度,它们联系紧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系统整体的性质和功能,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改变都将会促进其他要素变化.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开放而复杂的系统,深受外部环境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社会的任何细 化都会通过作用于系统中的要素而导致系统发生改变.在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系统的各个要素中,基本理念的地位和作用最为关键,是整个目标系统的基础,决定着核心内容的成分,制约着主导价值的取向,影响着实现路径的走向.
二、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基本理念:从关键能力到核心素养
理念是对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知进行理性思考所形成的观念体系,是属于哲学范畴的概念.理念是对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进行全面归纳和深刻反思的结果,对于人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具有指导性、约束性和统领性的作用.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具有相应认识问题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关键能力: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基本理念的经典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模式成为社会生产的主流形式,这使得劳动者经常在多个岗位间频繁流动,因而需要劳动者具备能够在不同职业和不同岗位间通用的能力.德国人1972年提出了劳动者应具备的跨越职业和岗位的能力,即关键能力的概念.关键能力概念的提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很大反响,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专家学者们纷纷加入研究行列,并陆续推出自己国家对于关键能力概念的解释和应用版本.尽管各国对关键能力理解的视角有所不同,但大多认为关键能力是指那些和具体工作岗位实际技能不直接相关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是在各种不同场合和职责情况下作出正确判断选择的能力,是能胜任职业生涯中不可预见的各种变化的能力.一般来说,关键能力可以理解为跨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由于其普遍适用性而不易因科学技术进步而过时或被淘汰[4].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键能力理论在国际教育界影响很大,逐渐成为各经济发达国家指导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作为改变传统知识传授教学模式的指导思想,关键能力理论被引进我国后得到了职业教育界专家学者和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高度认同,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指引职业教育教学深化改革的基本理念,为加快职业教育的转型发展和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推动职业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关键能力堪称为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的经典概念.
培养目标论文范文结:
关于培养目标方面的的相关大学硕士和相关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相关幼儿园培养孩子的目标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1、论文目标